|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13

深圳音波律动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通讯设备、机电产品、通讯产品、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仪器...

新闻分类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体感音乐技术的频率范围
新闻中心
体感音乐技术的频率范围
发布时间:2020-05-14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目前采用的体感音乐技术有三种:全频带音乐(FFM)系统、选择低频(SLF)系统和定量机械振动(QMV)系统。



全频带音乐系统,已被证实可有效松弛神经、肌肉,减轻忧虑和疼痛作用。该系统采用单一音源和多个扬声器或换能器,从而对整个身体产生振动。目前采用的是标准的音响音源和功放(当然,也可从计算机或其它电子乐器中获取音源,但其对人体的振动剂量没有经过测定)。





挪威教育家和临床医学家斯吉利先生(Olav Skille)开发了音乐体感治疗设备,他的实验频率从30-120Hz,其中40-80Hz最为有益。斯吉利进行了40000小时的体感音乐治疗临床实验,证明这个频率范围对于孤独症、偏头痛、肌肉抽筋、大脑麻痹和其他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效。赫尔辛基大学音乐疗法和特殊教育研究员和讲师列希克宁(Petri Lehikoinen)则认为20-113Hz对于音乐体感治疗效果较好。



北德克萨斯大学德克萨斯音乐和医药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车斯基(Kris Chesky)发现,特定振幅下的60-600Hz频率范围的音乐体感治疗,对于减轻疼痛为最佳。已知这个频率范围的震动对“帕西尼安小球”有刺激作用,“帕西尼安小球”分布在皮下的神经末端,其作用是调节疼痛、压力、瘙痒的感觉。60-600Hz频率范围的振动促使疼痛减轻,车斯基发现其中60-300 Hz对于取得治疗效果贡献最大。



研究证明,振动对于身体大部分区域的疼痛减轻都是有效的,当在靠近疼痛部位振动时效果更佳。





   体感音乐治疗的历史



声波振动在医疗中有很多应用,如超声波用于超声成像和碎石治疗等方面;脊椎指压则用低频振动治疗肌肉和关节疼痛;针灸医生用脉冲微电流改善治疗效果等。而体感音乐疗法,则综合了以上这些治疗原理,形成对整个身体的振动治疗效果,对于缓解压力和控制疼痛非常有效。



体感音乐疗法于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同时在美国和斯堪地维亚出现。挪威教育家和临床医学家斯吉利(Olav Skille)在80年代初开发成功低频音乐体感治疗椅;赫尔辛基大学音乐疗法和特殊教育研究员、讲师列希克宁(Petri Lehikoinen)设计开发了一种低频音乐体感仪(称为“心理声学仪”),此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有节奏的低频脉冲振动,使身体的特定部分产生共振以获得疗效。



美国的Byron Eakin在1985年完成了音乐体感设备的开发,成功地进行了音乐体感躺椅、床垫等产品的商业化。这些产品非常实用,其设计为单一声源的全频带音乐振动。Kris Chesky在80年代末设计了音乐振动台,该装置可对身体特定部位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进行检测,但这种振动台并未商业化。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音乐体感治疗设备,大部分是Byron Eakin开发的。



音乐体感治疗及其应用研究表明,这种非药物式、非侵入的治疗方法,对于减轻疼痛和病症、诱导松弛和帮助恢复健康过程非常有效。



四、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



    音乐治疗的原理:



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根据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的事了。



音乐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 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 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



    此外,音乐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思考,使右脑灵活的方法,并且能引导出重要的α脑波。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对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效果。



   在十九世纪初期,音乐就已经被用来促进病人的睡眠。医师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音乐的节奏可影响人体的 ,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新肾上腺素有明显增加——该激素已经在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音乐促进睡眠的科学研究已在德国、美国及苏联等国家陆续被证实。美国医学审查委员会公布大多数的安眠药在病人使用两周后即失去疗效。基于上述原因,音乐治疗渐受重视,并已经受到医护人员的普遍使用。



   虽然各个研究使用不同的音乐,但其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节拍都略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适于用来促进睡眠。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